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155篇
航空   716篇
航天技术   168篇
综合类   104篇
航天   2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41.
采用CVI工艺在常压下对单束炭纤维进行热解沉积,天然气为前驱体,N2为载气,沉积温度为1 020~1 100℃,沿纤维束轴向分布。对不同位置炭纤维束外和束内热解炭组织结构分别进行PLM表征。研究发现,束外热解炭在距离热电偶(0位置)上方40~80 mm处沉积厚度达到最大,在0~80 mm内组织结构良好,主体为高织构;束内沉积热解炭的厚度较均匀,组织结构的变化与束外一致。对气体裂解过程中的反应气体组分进行模拟并与实验对比,发现生成高织构时,热解反应中间产物中的C2H2/C6H6范围为15~35。  相似文献   
142.
郑斌 《宇航材料工艺》2012,42(2):103-107
通过使用Matlab编程处理日本东丽T300、国产GCF-1和GCF-2等3种碳纤维样品断面的扫描电镜照片,采用二值标签算法获得了碳纤维的直径及圆度等碳纤维物理特征定量数据。建立了采用直线方程切线法寻找并计算碳纤维表面沟槽的数量及尺度的方法,发现3种碳纤维样品的边缘沟槽的深度及宽度的分布均符合Weibull分布的特征。3种碳纤维的表面物理特征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相同,说明其在结构上存在着一致性。经过不同温度热处理后3种碳纤维样品的圆度值变化不大,平均直径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并且表面沟槽的数量及分布的变化规律相同,说明其结构存在一致性。3种碳纤维的圆度等表面物理特征存在一定差异,T300的圆度小于国产GCF-1及GCF-2碳纤维。  相似文献   
143.
3D-Cf / Mg 复合材料的热残余应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薇 《宇航材料工艺》2012,42(3):75-77,85
采用随动硬化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三维碳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3D-Cf/Mg)基体热残余应力的大小、分布以及不同工艺处理对热残余应力的影响。同时,对复合材料进行了高、低温处理,利用XRD定性分析了处理前后复合材料基体热残余应力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经过-196℃低温处理后,复合材料基体的平均Mises热残余应力由169.06 MPa减小至55.29 MPa;高温处理后,基体平均热残余应力几乎不变。该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证明了低温处理能明显降低复合材料基体的热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144.
采用半经验方法,通过紧束缚理论建立一维近似模型,研究了单壁碳纳米管的态密度,解释了单壁碳纳米管光吸收谱低能阶段出现的3个吸收峰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45.
NY9200GA树脂体系预浸料自动铺放粘结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NY9200GA环氧树脂 体系预浸料的自动铺放粘结性工艺特性,采用自行设计的预浸料粘结性测试装置,通过单因素试 验,研究不同铺放工艺条件下预浸料的层间粘结性变化规律;运用正交试验法确定各铺放工艺 参数对粘结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随着铺放温度的升高,预浸料层间粘结性先增大后降 低,在温度为40 ℃时粘结性出现峰值;铺放压力的增大和速度的减小均会增加预浸料层间的粘结性;温度对预浸料层间粘结性值的影响最大,压力的影响次之。此外,预浸料层间粘结性与放置 时间和纤维方向有关,在室温环境中存放的时间越长,预浸料层间的粘结性越低;随着相邻铺 层间纤维夹角的增加,预浸料层间粘结性也逐渐增加,其中0°/90°铺层间粘结性是0°/0°的 近两倍。  相似文献   
146.
采用不同间距、不同根数的纤维束穿刺成型炭纤维预制体,经进一步化学气相沉积、沥青浸渍-高压炭化致密制备穿刺C/C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穿刺间距2.1mm、穿刺束纤维根数为12K的C/C复合材料获得高的拉伸强度,Z向拉伸强度131.4MPa,XY向拉伸强度111.3MPa;随着穿刺间距减小、穿刺丝束纤维根数增加,Z向纤维含量增加,Z向拉伸强度明显提高。穿刺C/C复合材料1800℃真空条件下的拉伸强度与室温相当,拉伸模量低于室温,延伸率高于室温;常温拉伸断口较平整,且纤维/基体间的裂纹明显,而高温拉伸断口参差不齐,纤维及基体断面粗糙,呈现出假塑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147.
真空电子辐照对碳纤维/ 氰酸酯复合材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空间带电粒子模拟设备模拟真空电子辐照环境,研究真空电子辐照条件下碳纤维/氰酸酯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和质量损失率变化规律,并利用XPS和SEM对辐照前后复合材料表面性质和断口形貌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150 keV真空电子辐照作用对碳纤维/氰酸酯复合材料表面影响较大,随着真空电子辐照注量增加复合材料质量损失率先快速增加后趋于平缓,而层间剪切强度先增加后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48.
M40J和T300碳纤维的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SEM、TEM、XPS、XRD、Raman和元素分析仪分析了M40J和T300的表面化学、物理及微观结构特征.研究发现:M40J含碳量高于T300纤维,而含氮量低于T300纤维,且表面活性基团比T300纤维低;M40J和T300碳纤维表面具有大量沟槽,前者相对长而浅,后者相对短而深;T300纤维端面皮芯结构明显,而M40J端面结构较均匀;M40J的微晶结构及取向性优于T300碳纤维.  相似文献   
149.
硅烷偶联剂处理玻璃纤维对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化学键理论、可逆水解理论、互扩散和互渗透网络(ID IPN)理论、可塑性变形层理论等界面作用理论,介绍硅烷偶联剂处理玻璃纤维(GF)对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FRP)界面微观结构和性能以及FRP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0.
循环湿热环境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CCF300/5428复合材料在循环湿热环境下的吸湿-脱湿行为和层间剪切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了循环湿热处理的不同阶段纤维/基体界面结合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反复吸湿后,水分的初始扩散速率和饱和吸湿率增加;脱湿后水对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大部分可以消除;复合材料吸湿后室温环境下性能下降较少,但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复合材料的性能会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